其实改名的议论早有了。美国国防部原本就叫“War Department”(战争部),是建国时的老名字。冷战开始后,杜鲁门把它改成“Department of Defense”,突出防御和威慑。“战争部”这名字,过去既象征美国的扩张主义,也代表着那股子进攻冲劲。特朗普改回去,说是要让美国“重回正轨”,给五角大楼贴回“胜利”“强硬”的标签,说白了就是想告诉世界:美国不再是软柿子,得让大家再尝尝它的拳头硬。
但新闻细节一出来,越琢磨越觉得这就是场政治大秀。特朗普不止一次公开说,对国防部的“防御性”不满意,他要的是进攻、杀伤,要战士不要守卫者。赫格塞思在行政令仪式上还跟着起哄,说要“追求最大杀伤力,跳出政治正确”。这话听着带劲,可五角大楼从上到下,没谁真信改个名字就能让美军气质大变,纯属瞎折腾。
特朗普对外强硬,对内也没闲着,直接“开刀”。这两年美国社会矛盾激化,芝加哥这类大城市治安问题频发,在他眼里,民主党执政的城市都成了“问题城市”。国民警卫队、联邦执法力量动不动就往城里跑,美国人早就看腻了这出戏。他嘴上说“打击犯罪”,实则摆明了要跟民主党地方政府死磕。芝加哥市长、伊利诺伊州州长跳出来骂他“想当独裁者”,绝非偶然——美国历史上,联邦军队插手地方事务向来是敏感禁区,他偏要拿这个加戏,让“战争部”一夜成了媒体热词,真是会搞事情。
社交媒体上有张AI合成图,火球、直升机搞得跟末日似的,配文还用了《现代启示录》的梗:“我喜欢清晨驱逐出境的味道”。特朗普这种“炫技式”发言,明摆着要制造冲突感,还反复说“芝加哥会知道为什么叫战争部”,听着跟宣战似的。美国网友都看傻了,白宫发布会上媒体直接问他是不是要向芝加哥“宣战”。他嘴上否认,转头又说要“清理城市”“防止周末死人”,这种含糊其辞的表态,一来是讨铁杆支持者欢心,二来也是给民主党地方政府下马威。
可问题是,美国宪法和联邦法律,尤其是1878年的《地方保卫队法》,对联邦军队介入地方执法限制得明明白白。加州联邦法官最近刚判特朗普派兵去洛杉矶违法,理由是总统没权力在地方政府不同意时强行动兵。特朗普政府不服上诉,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也起诉联邦政府,说这是“非法军事占领”。这些诉讼背后,其实是美国联邦体制和地方自治权的老矛盾了。
有人觉得芝加哥、华盛顿治安差,特朗普出兵是“顺应民心”,但民调立马打了脸:他这套强硬措施,支持者主要在共和党内部,独立选民和民主党选民反而反感,觉得是借治安搞政治斗争。NBC和CBS的调查显示,超半数美国人不认可他的执政,经济、通胀、移民政策上支持率都不到五成,惨得很。更有意思的是,白宫强推限制疫苗政策,民调却显示美国社会对疫苗支持率高达78%,跟特朗普团队的判断南辕北辙。
特朗普打“战争部”这张牌,不是不知道代价。五角大楼几百个机构、全球那么多美军基地,徽章、制服、网站、电邮都得改,媒体估摸着至少花几十亿美元。就算美国军费再高,这也是笔巨款。他政府一直喊着要砍预算、提效率,结果在这种“面子工程”上大把撒钱,连军方老兵都看不下去,讽刺说这钱不如用来提高军人福利,或者多请些能避战的外交官,总比打水漂强。
当然,改名不止烧钱,更伤美国的国际信用。“国防部”这名字,是二战后美国给自己的定位——世界秩序的守护者,不是侵略者。冷战时美苏斗得凶,好歹靠“核威慑”没直接打起来。现在特朗普把“战争”俩字摆出来,盟友心里能不打鼓?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直言,这事儿“正合中国心意”,等于给中国递了新证据,证明美国才是国际不稳定因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