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拉回到8月底。美国《大西洋月刊》、新华社、环球时报、上观新闻等多家媒体接连放出重磅消息。特朗普政府高调推动俄乌和谈,甚至安排了美俄首脑在阿拉斯加上演所谓“历史性会晤”,还试图撮合普京和泽连斯基面对面坐下来。表面上看,气氛一度热烈,欧洲领导人扎堆赶赴华盛顿,北约秘书长甚至在白宫夸特朗普“打破僵局”。红地毯、B-2轰炸机、媒体聚光灯,都快成了好莱坞大片。但如果仔细拆解事件进程,会发现很多细节其实早就埋下了今天结局的种子。
先说特朗普的“割地论”怎么来的。根据多家美媒披露,威特科夫——那个本来做房地产、后来被特朗普任命为对俄特使的老朋友——在8月6日专门飞到莫斯科和普京密谈。谈的内容很直接:俄罗斯愿意放弃对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部分地区的法律主张,但要求乌克兰正式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实际控制。要知道,这两块地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最核心的死结。普京的算盘很清楚,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就是要乌克兰承认“既成事实”,然后象征性还点边角地盘,顺便让西方默认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驻军、撤兵、长期安全保障这些硬骨头,普京全程回避,威特科夫也没深问。现场的美国、欧洲官员后来都承认,几乎没人搞清楚普京到底给了什么承诺、美国到底换来了什么。欧洲人一头雾水,生怕美国和俄罗斯私下做了交易,最后让欧洲国家买单。这种“各说各话”的外交大戏,在西方历史上其实并不罕见,但这次联合了特朗普个人的风格,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方态度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分裂。一边是特朗普和核心圈子极力推动快速谈判,恨不得第二天就宣布“历史性突破”;另一边,则是国防部、情报系统、部分共和党鹰派不断踩刹车。比如,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悄悄启动高层审批机制,阻止乌克兰用美制远程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乌克兰几次想用“风暴之影”巡航导弹、ATACMS导弹反击,直接被美方拦下。泽连斯基在和加拿大总理开记者会时都忍不住吐槽:“这种事已经很久不和美国商量了。”这种表态其实耐人寻味——一方面彰显乌克兰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美乌之间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西方对乌援助也在加码。挪威和德国宣布7亿美元的防空援助,两套爱国者系统还没下飞机就被媒体炒热。加拿大更是高调宣布9月交付价值1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看起来像是乌克兰的“及时雨”,但在俄乌战场的实际效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立竿见影。关键在于,军事援助再多,如果战略目标不统一,最后只能沦为消耗战。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孙壮志就直言,继续加码援助只会让政治解决的难度直线上升。乌克兰拿到更多弹药和武器,自然更想通过军事手段逼俄让步,俄罗斯则会加大反制力度,整个冲突只会越来越复杂。
说到这里,得抛开虚头巴脑的外交辞令,直面战争的本质。俄乌冲突走到今天,归根到底就是现实主义的博弈。谁的地盘,谁的资源,谁能换取最大利益。特朗普一语道破天机:乌克兰要和平,就得割地。这个信号之所以强烈,恰恰在于它突破了此前所有“政治正确”的遮羞布。过去西方每次谈判都强调乌克兰主权“不可侵犯”,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现在美国总统亲口承认,只有割地才能终结战争。这对乌克兰、对欧洲、对全球秩序,影响都是颠覆性的。
很多人会问,这是不是美国背叛盟友、出卖乌克兰?从报道细节看,特朗普的考量其实非常“美国优先”。MAGA阵营的基本盘——传统产业、白人工薪阶层、地方保守派——一直对海外战争深恶痛绝,批评任何形式的“干涉主义”。特朗普上任后,援乌政策被骂得体无完肤,理由很简单:“别让美国为别人流血、被拖下水。”现在美国国内大选压力山大,特朗普如果想稳住选票,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赶紧甩掉乌克兰这个包袱。只要能摆脱俄乌泥潭,哪怕被骂“割地求和”,也无所谓。这就是美国政坛的冷酷现实——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欧洲这边的反应也很有戏剧性。德国总理默茨干脆直接公开打脸特朗普:“泽连斯基和普京显然不会举行会晤。”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会见中极力强调德法团结,摆出一副“我们欧洲人要自己做主”的姿态。其实欧洲领导人心里明白得很,俄乌战争拖下去,最大的输家肯定是欧洲自己。军火库存被耗光,能源危机卷土重来,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只不过,谁都不想在历史上留下“卖队友”的名声,所以嘴上还在喊团结,私底下早就开始打小算盘。有人说,欧洲这次是被逼着上了特朗普的“割地快车”,其实说得一点都不冤。
乌克兰方面的选择空间,其实比外界想象的还要窄。泽连斯基在面对武器援助、谈判条件、盟友压力时,已经多次公开表达不满。美媒曝出,他甚至直接告诉特朗普和欧洲:“你们的要求不切实际。”但战场形势冷冰冰,俄军在东线和南线持续推进,基辅被导弹和无人机轮番袭击,平民死伤惨重。乌克兰想要坚守全部领土,既要靠西方源源不断的军援,也要冒着被俄军反制甚至核威胁的巨大风险。更别提,现在美国已经明确不会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只能继续情报共享和防空支援。泽连斯基想“既要又要”——既保领土完整,又获得西方全部资源——现实不断给他泼冷水。
不少人问:如果真按特朗普的剧本走,乌克兰割地能换来和平吗?我只能说,这个假设建立在普京“说到做到”、西方“集体认账”的基础上。但真实世界哪有这么简单。克里米亚、顿巴斯早已被俄罗斯实际控制,割让只会让普京国内政坛大获全胜,成为“重塑苏联辉煌”的民族英雄。而乌克兰失去大片领土,社会撕裂、民族仇恨、政权合法性全都成了问号。欧洲安全格局也会发生根本变化,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恐怕都要夜不能寐。特朗普可以拍拍屁股宣布“和平达成”,但谁来保证俄罗斯不会“得寸进尺”?谁来保证下一个不会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或者格鲁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