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间,美军可能更加侧重于中东,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横跨印度洋紧急驰援杜鲁加西亚基地的战略轰炸机群,配合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高强度空袭。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美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4月9日,驻中东美军开始向印度洋方向战略收缩,而西太平洋方向同期迎来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
美国首先要针对的,果然还是中国。
美国的野心还不小,特朗普刚宣布要把国防预算提高至1万亿美元,还要建立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
五角大楼随即公布了美军夏季军演计划,根据”战区”网站披露的细节,这场代号未公开的演习将集结300架各型战机,分散部署在25个战略节点。美军将调动其印太战区70%的空中力量,规模远超往年的”环太平洋”军演的空中作战单元。
值得警惕的是,演习方案中特别强调”分散部署、集中打击”的作战理念。美军事专家直言:”这些演习将让中国“知难而退”,阻止中国进行“任何军事冒险”。
在美国的示意下,日本和菲律宾最近也动作频频,日本防卫省4月10日宣布,将首次参与北约”空中卫士-2024″联合军演。
而菲律宾,则刚和美国、日本结束了在南海的联合海上演习,美军计划在2027年前将驻日美军F-35机队规模扩充至120架,并在菲律宾新建4个前沿补给点。菲律宾则表示,要和日本共享机密军事情报,甚至要介入台湾问题。
针对美军一再的威胁,解放军也是话不多说,直接亮剑!近日,解放军在福建省福清核电基地举行了一场代号为“风暴-2025”的核安保综合演练!
此次演练有三大核心科目值得关注:其一是模拟核电站穹顶遭受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后的辐射泄漏应急处置,其二是应对特种部队渗透破坏核燃料运输通道的防御演练,其三是检验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维持核设施运转的冗余系统。这些场景设置突破传统反恐范畴,直接指向大国军事对抗中的关键风险点。
核设施的战略敏感性决定了防御等级的特殊性。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框架,核电站属于”不可触及目标”,任何攻击行为都可能触发《核不扩散条约》第10条规定的集体安全机制。我国现有53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5.7GW,沿海核电站平均距海岸线仅38公里。这种地理分布特征既是能源布局需要,也暗含战略威慑考量——正如兰德公司2023年度报告所指出的,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覆盖下的核设施,实质上构成了”动态战略平衡支点”。
美国战略界对此次演练保持高度关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8月发布的兵棋推演结果显示,在西太高强度冲突情境下,双方对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将直接影响冲突升级阈值。
中国将核安保等级提升至战略防御层面,实际上是在构建”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之外,打造第四维度的”设施威慑”能力。这种非对称威慑策略,有效对冲了美军在关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带来的战略压力。
从技术层面观察,本次演练中亮相的”天穹-5″反无人机系统和”龙鳞”主动防御系统颇具看点。前者能在半径15公里范围内同时追踪300个低空目标,配合电磁脉冲武器形成立体拦截网;后者通过分布式传感器阵列和智能决策系统,可在0.3秒内识别来袭弹药并启动定向能拦截。这些装备的实战化部署,使核设施防护从传统”硬壳防御”向智能动态防御转型。
与此同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6枚不同型号的弹道导弹从多个发射阵地同时升空,对预定目标区域实施饱和式攻击。
这说明,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验证16枚导弹饱和攻击拦截能力的国家,拦截率远超美国。
此外,中国还在东海、南海方向部署了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美军无论想干什么,都逃不过解放军的眼睛。
其实,美国近期在太平洋频繁亮相,反而暴露了内心的战略焦虑。目前美海军11艘现役航母中,仅有4艘处于战备状态。其中卡尔文森号被牵制在中东,里根号正在进行中期大修,实际能在西太保持存在感的仅有尼米兹号和罗斯福号。
虽然美军能借助北约盟友填补战力空缺,但美军的这些盟友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待商榷。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已经向日本发出警告:警告日本如果要充当北约亚太化的急先锋,必将自食其果!
至于菲律宾,中国不用白费口舌,就已经让他原形毕露。
日前,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竟然向美方开出天价,要求美国每年给菲律宾5亿美元的”防务补助金”。这是典型的拿钱办事,早在去年,菲律宾就向美国要过钱,当时菲律宾就表示,如果美国不给钱,那么菲律宾就无法在南海继续行动。
对于这种贪得无厌的盟友,美国也很无奈,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访问菲律宾的时候,表示五角大楼2025财年对外军事援助预算中,对菲拨款仅有8000万美元。
可见,美国想打造“遏华圈子”,盟友才是最大阻碍。